
一、剛果(金)經濟發展狀況
剛果(金)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1990年以來,由于政局持續動蕩,經濟政策失誤,加之遭受西方制裁,國民經濟連年負增長,通脹率曾達四位數,1997年的內戰和1998年的地區沖突,使國民經濟雪上加霜,瀕于崩潰。2001年小卡比拉繼任臨時總統及2003年組成臨時過渡政府以來,剛大幅調整經濟政策,推行市場經濟,放松經濟管制,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宏觀經濟狀況逐步有所改善,2002年經濟增長出現拐點,由持續負增長轉為正增長。2006年12月小卡比拉正式當選民選總統以來,剛新政府繼續推行穩健的經濟政策,并啟動國家重建計劃,宏觀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2007年剛GDP總值首次達到百億美元,增長6.3%,通脹率為 9.9%,貨幣保持穩定,礦產品產量小幅增長,民間經濟開始活躍。
但是,連年戰亂使剛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作為支柱產業的礦業產量大幅下降,農業嚴重滑坡,財政入不敷出,外債負擔沉重,人民生活極度貧困,剛經濟積重難返,短期內難有大的起色。2003年剛被國際組織列入“重債窮國”名單,目前所欠外債約110億美元,目前仍未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減債完成點,債務重組和減債工作仍在商談之中。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剛經濟形勢趨于惡化,經濟恢復和重建工作面臨更大困難。
近年來剛宏觀經濟指標如下表:
|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 
 GDP(億美元)  | 
 56.7  | 
 65.3  | 
 71.7  | 
 86.8  | 
 101.3  | 
 120.0  | 
| 
 GDP增長率(%)  | 
 5.8  | 
 6.6  | 
 7.8  | 
 5.6  | 
 6.3  | 
 5.9  | 
| 
 人均GDP(美元)  | 
 81.7  | 
 112.7  | 
 120.0  | 
 141.2  | 
 159.9  | 
 183.7  | 
| 
 通貨膨脹率(%)  | 
 | 
 | 
 21.3  | 
 18.2  | 
 9.9  | 
 27.57  | 
| 
 財政收入(億美元)  | 
 -  | 
 -  | 
 -  | 
 20.0  | 
 24.3  | 
 35.0  | 
| 
 匯率(CF/1USD)  | 
 372.5  | 
 444.1  | 
 431.3  | 
 503.4  | 
 503.0  | 
 639.3  | 
| 
 出口額(億美元)  | 
 13.8  | 
 19.2  | 
 24.0  | 
 26.9  | 
 61.5  | 
 68.9  | 
| 
 進口額(億美元)  | 
 14.9  | 
 20.5  | 
 26.9  | 
 28.9  | 
 58.2  | 
 67.3  | 
注:數據來自剛果中央銀行,GDP按美元現價計算(如按2000年美元價格計算,2008年剛GDP總值僅為64億美元,人均為近100美元)。
二、經濟結構和主要產業發展現狀
剛礦產、森林等資源十分豐富,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礦產資源輸出,農業和制造業發展相對落后。按三大產業劃分的構成情況如下: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
| 
 第一 產業  | 
 產值  | 
 3998  | 
 2773  | 
 2724  | 
 3199  | 
 3376  | 
 4022  | 
 4437  | 
| 
 占GDP比重(%)  | 
 58.7  | 
 50  | 
 48  | 
 49  | 
 47.1  | 
 46.3  | 
 43.8  | |
| 
 第二 產業  | 
 產值  | 
 1348  | 
 1248  | 
 1271  | 
 1358  | 
 1577  | 
 1902  | 
 2238  | 
| 
 占GDP比重(%)  | 
 19.8  | 
 22.5  | 
 22.4  | 
 20.8  | 
 22  | 
 21.9  | 
 22.1  | |
| 
 第三 產業  | 
 產值  | 
 1335  | 
 1431  | 
 1555  | 
 1802  | 
 1999  | 
 2510  | 
 3079  | 
| 
 占GDP比重(%)  | 
 19.6  | 
 25.8  | 
 27.4  | 
 27.6  | 
 27.9  | 
 28.9  | 
 30.4  | |
資料來源:剛果中央銀行
(一)礦業。礦業曾是剛經濟的重要支柱,但由于長年戰亂,剛礦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近年來,隨著全球礦產品價格的暴漲,剛礦業生產略有好轉,但由于資金匱乏,外國投資有限,剛礦業發展一直處于一蹶不振的狀況,五大國有礦業公司均瀕臨破產邊緣。由于礦業發展萎縮,目前占整體經濟中的比重不高。據剛方統計,2007年采掘業(主要是礦業)產值為13億美元,僅國內生產總值的13%。但是,礦產品仍是剛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占剛外匯收入的60%以上。其中,主要為銅、鈷、鉆石和石油等。近年來主要礦產品產量(因全部用于出口,也可視為出口量)和出口額如下:
產量或出口量:
|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 
 銅(萬噸)  | 
 1.6  | 
 1.9  | 
 2.6  | 
 3.6  | 
| 
 鈷(萬噸)  | 
 0.8  | 
 1.0  | 
 0.8  | 
 1.1  | 
| 
 黃金(公斤,金砂)  | 
 819  | 
 1202  | 
 2244  | 
 250  | 
| 
 鉆石(百萬克拉)  | 
 27  | 
 29.5  | 
 35.2  | 
 28.5  | 
| 
 原油(萬桶)  | 
 920  | 
 1010  | 
 920  | 
 900  | 
 注:資料來源于剛果中央銀行。2006年以后尚無準確的統計數據。
出口額(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 
 出口總額  | 
 1374.1  | 
 1917.0  | 
 2071.6  | 
 2698.8  | 
 4184.8  | 
| 
 鉆石  | 
 956.6  | 
 1009.0  | 
 1157.6  | 
 883.6  | 
 827.5  | 
| 
 銅、鈷等  | 
 42.3  | 
 112.6  | 
 121.6  | 
 367.3  | 
 259  | 
| 
 原油  | 
 250.9  | 
 359.8  | 
 452.7  | 
 452.2  | 
 635.5  | 
銅、鈷等出口額僅指國家礦業公司出口額
(二)農業。農業產值目前占GDP的40%左右。其中,除糧食外,木材以及各種經濟作物是剛重要的出口產業,主要出口農產品產量為:
|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 
 咖啡(噸)  | 
 8785  | 
 5945  | 
 6778  | 
 8192  | 
 8155  | 
 6316  | 
| 
 可可(噸)  | 
 2617  | 
 1216  | 
 1316  | 
 1289  | 
 950  | 
 557  | 
| 
 原木(立方米)  | 
 16854  | 
 60296  | 
 99861  | 
 117845  | 
 150505  | 
 213308  | 
| 
 棕櫚油(噸)  | 
 4663  | 
 13119  | 
 12797  | 
 17531  | 
 13024  | 
 5391  | 
| 
 橡膠(噸)  | 
 1351  | 
 3240  | 
 2838  | 
 5578  | 
 3269  | 
 3462  | 
剛森林覆蓋率達53%,森林面積占整個非洲的47%、世界的7%,目前可供采伐的林地約8000萬公頃,已開發的不到30%。木材加工和出口是剛重要產業。據剛政府有關部門統計,2007年剛木材出口量約28萬立方米,其中原木21萬立方米,加工木
三、產業振興計劃及產業政策
剛政府將農業、森林開發及旅游業、礦業、工業和中小企業、郵電和通信業等列為有發展潛力的重點產業,提出了一系列產業振興計劃和政策。
(一)農業(漁業、畜牧業):促進農業生產,確保糧食等食品安全,從現在至本屆政府任期內減少50%的糧食進口,特別是減少大米、玉米、雞肉、魚肉的進口。政府將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相關法規,保持農業政策和法規的有效實施。
——繼續進行農業部的改組。建立農村發展標準。安排農業專家對國有農業用地進行透明化管理。
——重建農業研究中心,保證基本種子生產和新技術的開發。對大約50萬農戶進行技術指導。
——投放優質種子,更新農作物品種,種植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如咖啡、棕櫚、茶葉等。
——通過財政支持、信貸等措施,加強對農業的扶植。
——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加農產品出口。
——采用拖拉機等農用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采用農業脫殼機進行大米、谷物、玉米等等農作物脫殼,并采用冷庫儲存,以促進小型農業食品工業的發展。推廣種植、采摘、銷售一條龍生產。
——進行社會經濟型的農用基礎設施建設等。
(二)林業。
——重新界定用于開發的森林面積。
——繼續進行與森林所有者有關出讓協議的談判。
——通過以下方法增加財政收入和就業:對被出讓的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加強森林管理,木材的開發利用為當地提供1萬個就業機會。
——在森林開發區創建設新的學校、醫院等社會基礎設施。
——制定合理開發、控制污染、改善當地生活條件的有關法案提交議會。
——改革環境、自然資源和旅游部,成立國家環境署,將有關國有企業轉化為公立機構。
——通過外交途徑、環境部以及其他相應機構的努力以籌措資金,從2010年起啟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凈化城市空氣項目,防止森林和土壤退化。
——通過公私合作、旅游信貸、合理使用旅游發展基金、向世界開放旅游等方法,推進本國旅游產業化。
(三)礦業。
——以國際標準完成對國家與礦業開發公司所簽訂的協議以及其他相應協議的重新審核。
——清理手工操作的礦井,增加政府收入。
——重建GECAMINES、OKIMO和MIBA等國有礦業公司,提高生產能力和競爭力。
——清理整合礦業開發的相關法規、標準中的有關條款,將經營不善的礦收回交由有能力的經營者。
——改善行業的管理,建立礦井勘探、開發、礦石銷售等環節的追蹤機制。
——通過與德國技術公司、世界銀行的合作,在國家東部啟動對錫礦開發過程的項目追蹤。
——建立礦業基金用于科研。
(四)工業和中小企業。為應對國家面臨的不斷增加的挑戰,政府必須建立一種產業化、有競爭力并具有復合型的經濟形式。國家將采取措施促使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就業機會,從而實現國家的五大工程。
在工業方面:
——促進在農業食品、建筑材料、化學試劑等一些列企業的投資,同時扶植與之相關的包裝行業。
——推動建立新的工廠,加大水泥等產品生產。
——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推動GECAMINE礦的重建。
——與石油公司簽訂相關項目合同。
——繼續實施有關工業政策和項目。
——建立和采用標準化管理和合理的計量學法規。
——重新建立“促進發明創造基金”。
——提高地方工業生產的標準化。
——重新審核
——建立經濟特區和工業發展帶。
在中小企業方面:
——加強對年輕中小企業主的培訓。
——提高各中小企業行業協會的能力。
——建立企業孵化器培訓年輕剛果企業主。
——爭取有關國際組織的財政支持。
——建立國家戰略下的小額信貸制度,鞏固小額信貸制度下的對話機制,組織小額信貸培訓等。 
(五)電信業。
——著手制定信息、通訊技術國家政策,重點是依照法律進行規范。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國家管理水平和政府辦公效率。
——安裝計算機以及大容量信息交換設備(光纜、衛星網絡)提高信息傳輸效率,促進IT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建立社區電視中心便于群眾接觸電信行業,并通過對該中心多功能的應用以消除貧困(電視醫生、電視問訊等)。
——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郵電基礎設施進行修復,重整和恢復郵電行業,改善國家信息閉塞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