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爾維亞的紡織服裝業
塞爾維亞紡織服裝工業共有1390家企業,77%是私人中小企業,16%是社會所有制企業。除此之外,還有2000家左右沒有注冊登記的服裝公司,大部分是家庭作業方式。2004年工業產值占生產加工業總產值的3%,占GDP的0.64%,年銷售額3.37億歐元。塞爾維亞的紡織服裝工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南斯拉夫沒有解體之前曾是發展的鼎盛時期。南斯拉夫的紡織和服裝加工能力很強,在歐洲的紡織服裝業中占有顯著地位,南斯拉夫的大部分紡織加工業位于塞爾維亞。當時服裝和各類紡織品的年出口量達10億美元,占出口商品的第二位,百分之七十出口西歐市場。有十五萬人在紡織業工作。國有企業和社會所有制企業占主導地位,控制整個行業的生產和市場銷售。上世紀九十年代塞爾維亞經歷的國家分裂和美國西方的經濟制裁使塞爾維亞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其中紡織工業遭受的打擊最為沉重。塞爾維亞紡織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經濟制裁首先造成原材料短缺,生產急劇下降,加之國家分裂,大部分原先的國內市場份額喪失。之后與西歐和美國的貿易渠道中斷,國際市場份額也接著喪失。2000年以后,美國和西方的經濟制裁解除,塞爾維亞的經濟開始恢復,但紡織業的恢復緩慢。大多數國有企業長期拿不到訂單,開工不足,生產萎縮,債務負擔加重,政府不再給與財政支持,只能在市場上依靠自己生存,加上亞洲紡織品在國內市場上的進入,許多國有工廠經營不下去,關閉或出售給私人企業。大部分品種的紡織品國內銷售額逐年下降。服裝、針織品、內衣、棉紗、毛布料等紡織品的生產與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相比,減少了70-90%。紡織工業的就業人數逐年減少,2004年只有56000人。2004年12月塞爾維亞與歐盟簽訂了紡織品協議,2005年3月正式生效。在這個協議中,歐盟單方面取消塞爾維亞向歐盟出口紡織品的數額限制和關稅,在三年之內,塞方也將逐步取消歐盟國家向塞爾維亞出口紡織品的關稅。這個協議的簽訂無疑為塞爾維亞的紡織業注入了新的血液,給紡織業的生存發展帶來了一線希望,塞爾維亞政府寄希望以此重振紡織工業。另外塞爾維亞近年與東南歐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逐步取消紡織品關稅,也為紡織品的出口擴寬了空間。受這些有利因素的影響,2005年塞爾維亞紡織品出口增長迅速,服裝出口增長50%,百分之七十去的是歐洲市場。2006年1月份的服裝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40%,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
塞爾維亞紡織工業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三種:棉花、人造纖維(合成纖維)和羊毛。塞爾維亞不生產棉花,每年進口原棉進行加工處理,然后紡紗織布。進口的原棉原來主要來自中亞國家和希臘,近年主要從希臘進口。生產的棉布小部分出口周邊的前南國家。每年也從土耳其等國家進口小部分棉布料。
|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 
 棉花進口  | 
 | 
 8800噸  | 
 4916噸  | 
 1661噸  | 
 1907噸  | 
| 
 棉紗生產量 (包括棉花、纖維素纖維混紡)  | 
 9233噸  | 
 9023噸  | 
 6138噸  | 
 1905噸  | 
 | 
| 
 棉布生產量 (包括棉紗、各種纖維紗混紡)  | 
 1950萬平方米  | 
 1800萬平方米  | 
 1037萬平方米  | 
 435萬平方米  | 
 | 
| 
 棉布出口  | 
 | 
 469噸  | 
 457噸  | 
 428噸  | 
 279噸  | 
人造纖維每年生產量很少,只有1000多噸,絕大部分進口;纖維素纖維的生產量也不大,而且產量波動很大。人造纖維紗的產量每年為4000噸左右。人造棉布料的產量每年為300萬平米,但近幾年產量下降很多,不足100萬平米。塞爾維亞每年還從國外進口大量的人造纖維紗和人造纖維布料,主要進口國為意大利、德國和土耳其等。
| 
 進    口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 
 人造纖維  | 
 7776噸  | 
 6179噸  | 
 7095噸  | 
| 
 人造纖維紗  | 
 8469噸  | 
 7346噸  | 
 9464噸  | 
| 
 人造纖維布料  | 
 5392噸  | 
 5205噸  | 
 9051噸  | 
塞爾維亞每年生產羊毛3000噸左右,但質量差,百分之八十的纖維直徑超過30微米,所以用在紡織上的羊毛完全依靠進口。進口國主要是意大利、新西蘭和保加利亞等。進口的羊毛用來紡紗織布。每年也進口小部分毛布料。
|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 
 羊毛進口  | 
 717噸  | 
 441噸  | 
 340噸  | 
 580噸  | 
| 
 毛紗生產量 (包括毛、纖維素纖維混紡)  | 
 6243噸  | 
 4995噸  | 
 5728噸  | 
 | 
| 
 毛料布生產量 (包括毛紗、各種纖維紗混紡)  | 
 638萬平方米  | 
 462萬平方米  | 
 299萬平方米  | 
 | 
塞爾維亞的服裝出口主要市場是歐洲,大部分是來料加工方式。原料和設計由買方提供,出口服裝的商標采用國外的品牌,采用自己品牌的情況很少。在與歐盟未簽訂紡織品協議之前,塞爾維亞就已經采用加工方式,特別是來料加工方式向歐洲出口服裝,通過這種方式,經過幾年的努力,企業的生產能力得到提高,并為今后的發展積累了資金。現在通向歐洲市場的道路更加通暢,以這種方式的服裝出口將迅速增加。目前紡織業的私人中小企業的數量發展很快,并顯示出比國有企業的更大活力。許多服裝小企業緊跟國際服裝的潮流,服裝設計思路創新,產品打出自己的品牌,積極發展國內市場的零售網絡。目前塞爾維亞的服裝加工業最適合接受小批量、短期快速交貨、迎合最新流行樣式的服裝生產。來料加工方式的服裝出口有較好的前景。塞爾維亞出口服裝最多的國家是意大利、德國、波黑和荷蘭,其中意大利和德國就占出口服裝的60%左右。
塞爾維亞的紡織和縫紉設備主要是從德國、日本和其他歐洲國家進口。有50家服裝廠還有自己的服裝印染設備,可以進行紡織品的印染、清洗、完成等后續工序。塞爾維亞的紡織設備的年限至少15年以上。由于資金短缺,許多企業無力更換新的設備。
塞爾維亞的紡織工業如果沒有關稅的保護和歐盟的支持,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瀕臨逐漸被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擠垮的危險。所以,塞爾維亞政府對進口紡織品除關稅以外,還采取嚴格質量檢查措施,打擊走私,保護本國的紡織工業;同時加快私有化進程,制定鼓勵中小企業出口的辦法,建設工業園區和各種基礎設施,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大力吸引外資,提升現有的產品質量和競爭能力。目前紡織工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很少,只有意大利的公司購買了一家國有企業。
塞爾維亞2002年-2005年紡織品進出口統計     單位:億元
|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
| 
 | 
 出口  | 
 進口  | 
 出口  | 
 進口  | 
 出口  | 
 進口  | 
 出口  | 
 進口  | 
| 
 線、紗、布料等  | 
 0.384  | 
 3.618  | 
 0.665  | 
 4.729  | 
 0.687  | 
 3.621  | 
 0.606  | 
 3.383  | 
| 
 服裝  | 
 1.574  | 
 1.419  | 
 1.737  | 
 1.313  | 
 1.690  | 
 1.767  | 
 2.461  | 
 1.525  | 
| 
 總計  | 
 1.958  | 
 5.037  | 
 2.402  | 
 6.042  | 
 2.377  | 
 5.388  | 
 3.067  | 
 4.908  | 
| 
 從中國進口服裝  | 
 | 
 | 
 | 
 0.275  | 
 | 
 0.511  | 
 | 
 0.337  | 
數字來源:塞爾維亞統計局,塞爾維亞商會
塞爾維亞和黑山紡織品進口關稅表
| 
 稅號  | 
        商品名稱  | 
  關稅率%  | 
 歐洲關稅率  | 
| 
 50  | 
 絲綢  | 
 1-5  | 
 0-6.9  | 
| 
 51  | 
 毛  | 
 0-10  | 
 0-9.8  | 
| 
 52  | 
 棉花  | 
 0-10  | 
 0-8.4  | 
| 
 53  | 
 其他植物紡織品纖維  | 
 0-10  | 
 0-9.2  | 
| 
 54  | 
 人造絲  | 
 1-10  | 
 3.8-8.6  | 
| 
 55  | 
 人造纖維  | 
 1-10  | 
 4.7-8.6  | 
| 
 56  | 
 棉絮  | 
 5-10  | 
 3.2-1.2  | 
| 
 57  | 
 地毯和其他地面覆蓋物  | 
 15  | 
 3.7-8.0  | 
| 
 58  | 
 特殊毛布料  | 
 15  | 
 5-9.4  | 
| 
 59  | 
 紡織布料  | 
 1-15  | 
 4.4-8.8  | 
| 
 60  | 
 針織布料  | 
 10  | 
 6.5-8.8  | 
| 
 61  | 
 服裝及附件(針織)  | 
 18-22  | 
 8-12  | 
| 
 62  | 
 服裝及附件(非針織)  | 
 18-22  | 
 6.3-12.4  | 
| 
 63  | 
 其他紡織品  | 
 5-22  | 
 0-12  | 
